吴:五行字典

吴wú;yú(吳、娱、虞)

【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】序号:0718(一级常用字)

【姓氏人口】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,新《百家姓》按人口数量排序第10位,国内人口24,600,000人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05%。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%以上,尤以福建为高,约占该省人口5%,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。宋《百家姓》排序第6位。了解本姓氏的人口数量,对确定起名用字数量和降低重名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【字形演变】
【构造】上下结构,会意字。甲骨文和金文皆从夨cè(歪头婀娜起舞之人)从口,表示边唱边舞,会歌舞娱乐之意。是“娱”的初文。篆文整齐化。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吳。如今简化写作吴。参见夨。

【本义】《说文·夨部》:“姓也。亦郡也。一曰吳,大言也。从夨口。”所释为引申义。本义应为歌舞娱乐。

【演变】(一)wú 本义为(1)歌舞娱乐。引申指(2)大声欢唱喧哗:蒸蒸皇皇,不~不扬。又引申指(3)舞动:乘黔舲船余上沅兮,齐~榜以击汰。后借作(4)周代诸侯国名。周初,泰伯居梅里(今江苏无锡市东南)。传至诸樊,迁都于吴(今江苏省苏州市)。至十九世孙寿梦始兴盛称王。辖境为今江苏省大部和安徽、浙江的一部分。传至夫差,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:勾践灭~。又用作(5)朝代名。一指公元222-280年三国之一,孙权所建,建都建业(今江苏省南京市),国号吴,又称孙吴、东吴。占有今长江中下游、浙江、福建和两广部分地区。共历4帝280年,为晋所灭。二指公元902-937年十国之一,杨行密所建,建都广陵(今江苏省扬州市)。据有今江苏、安徽、江西和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。为南唐所灭。又用作(6)地名,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。是古代吴国的辖地:~牛喘‖~语‖~歌。又用作(7)江苏省的别称。又用作(8)姓。
(二)yú 又通“虞”,指(9)古代掌管山泽的官员:~人怜亟,朝夕敬惕;载西载北,勿戮勿伐。
由于吴为借义所专用,娱乐之义便又另加义符女写作“娱”来表示,或借“虞”来表示。参见娱、虞。

【组字】如今既可单用,也可作偏旁。不是《说文》部首。现今归入口部。凡从吴取义的字皆与歌舞娱乐等义有关。

【同音字】wú 亡 无 芜 毋 吾 郚 唔 浯 梧 铻 鼯 吴 蜈 鹀。

【康熙字典】吳:丑集上。部首:口部。总笔画7画;部首笔画3画,部外笔画4画。

【康熙字典】吴:丑集上。部首:口部。总笔画7画;部首笔画3画,部外笔画4画。

【五行属性】吴:五行属性为“火”的汉字之一。

【五行分析】
(1)吴:本义为歌舞娱乐,五行归属不明。
(2)口:本义为人嘴,不具有五行属性的中性字之一。详见口。
(3)天:本义为头顶,天为阳、地为阴,五行属性为“火”。详见天。
(4)夨(cè):本义为一个人倾头甩袖、婀娜起舞之人,不具有五行属性的中性字之一。详见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