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庸”与“三才”之关系?
音频播放器
“三才”出自“周易”,是最早、最明确、最系统、最深刻地提出了“天、地、人”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。
“三才之道”,就是弘扬“人道”旗帜,“人”与“自然”休戚与共,它追求的目标是“和谐”,体现为“中庸之道”。
这部分内容请朋友们阅读“中国人的三才?”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。
提到“中庸”两个字,人们往往认为是“中庸”这本书。
其实,“中庸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更多的是指一种智慧,所谓“中庸之道”是也。
“中庸”的理论基础是“天人合一”;中国人所说的“天人合一”,是指“天地人”三者的合一;“天地人”就是“三才”。
“中庸与三才”,在传统文化中都属于哲学的范畴,它们追求的都是一个目标,就是“和谐”。
由于人们具体应用的领域不同,所以把它们分成了不同的概念。
有一句谚语形容的非常恰当:条条大路通罗马。
是的,“中庸与三才”,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,都是以“和谐”为目标,只不过是它们实现目标的“途径”不同而已。
赐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艺;教子一艺,不如赐子好名。
符合“中庸与三才”,并做到“恰到好处”的姓名,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:
这样的人处事圆滑,见什么人说什么话;
爱好也广泛,学习也不偏科;上通天文,下知地理;
人生起伏波动小,一生平稳,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,总是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我们再看看背离“中庸之道”的姓名,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?
那就是他的“姓氏”已经“很大了”,可是他的名字比他的姓氏“还要大”;
或者他的“姓氏”已经“很小了”,可是他的名字比他的姓氏“还要小”。
例如像“王猛”、“孙微”之类的姓名,就是背离“中庸之道”的典型代表。
先看“王猛”这个姓名:“王”本义是大板斧,是刑杀的工具,象征着“权威”。
是的,“王”已经够大的了,又配上了一个形容字,用这个“猛”字,继续放大“王”的力量;
这就是“大中大”,变成了没有限制的“大”。
再看“孙微”这个姓名:“孙”的本义是儿子的儿子,“辈分”就够小的了,又配上了形容字,用这个“微”字,继续降低“孙”的地位。
这就是“小中小”,变成了没有限制的“小”。
“易经”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,在太极图中可以看出,“阴中”有“阳”,“阳中”有“阴”,没有绝对的“阴”和“阳”,“阴”和“阳”到了一定成度后,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。
“大中大”和“小中小”这类姓名,违反了“易经”的原理,也不符合“中庸之道”,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背离。
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之中比较偏激,为人处世不随和,不会顺情说好话,学习上也偏科,与领导者无缘。
他们只能从事某些具体工作,或在某个专业领域搞技术研究。
但是,当他已经具备了专家或教授的实力时,因为不会圆滑,更不会什么“通融”;
当然,最后与专家或教授的“职称”只能无缘了。
浓缩了“中庸与三才”的姓名,如同一个储藏了巨大能量的集合体,它如影随形的伴随着我们一生,天人感应的力量不可低估。
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“中庸与三才”,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,都是“和谐”,只不过是它们实现目标的途径,有所不同而已。
大道至简!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!
起名中庸事项:《中庸与三才》的关系?这部分内容就介绍完了。
接下来请看下一篇文章:起名注意事项:姓名的声韵和音调?
谢谢您的收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