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名四项基本原则之三

主题与中心


音频播放器

 


起名就是造句,就是用“姓氏”来造句;

起名就是组词,就是用“姓氏”来组词;

起名就是写文章,而“姓氏”就是文章的主题、“姓氏”就是文章的中心、“姓氏”就是文章的灵魂。

例如,我们穿衣打扮,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先天条件,O型腿或X型腿,也就是罗圈腿,如果腿不直,歪瓜裂枣的,就不要再穿体型裤了。

起名也是如此,要量体裁衣,要看你姓什么?然后,再根据自己姓氏的特点来起名。

起名还要考虑谐音寓意,比如说有德和有才这两个名字,姓王的可以叫王友德、王友才;姓吴的就别叫吴友德、吴友才了。

是的,因为谐音,吴友德就是“没有德”,吴友才就是“没有才”。

人如果有思想,姓名就有“灵魂”;“姓氏”如同人的“大脑”,是“灵魂”之载体;

看看我们中国的起名史,从古自今,始终没有把“姓氏”的“灵魂”作用,提高到《主题与中心》的位置上来;

今天的起名行业也是门派众多,方法各异,靠“抄袭”过日子的大有人在,屡见不鲜。

很多所谓的起名大师,为了赚钱,不考虑“姓”什么?见到流行的名字就“抄”。 真是天下“名字”是一家,你抄我来我抄他,弄出了很多“史真香”、“刑玉强”等众多的笑话。

是的,因为同音和谐音,“史真香”一读出来就是“屎真香”,“刑玉强”读出来就是“性欲强”。

人如果有高低贵贱之分,姓名就有三六九等之别,区别就在于“姓氏”和“名字”,是否能够相互配合,是否能够遥相呼应。

是的,起名时,一定要紧扣“姓氏”这个主题,一定不要偏离“姓氏”这个中心、一定要抓住“姓氏”这个灵魂,否则,这篇文章就跑题了。

在公安部的《姓名报告》中,有这样一组数据,2020年女孩落户口时,使用“一诺”这个名字的有24820人,使用“依诺”这个名字的有19426人,使用“欣怡”这个名字的有17623人,使用“梓涵”这个名字的有14627人。

2020年男孩落户口时,使用“奕辰”这个名字的有14620人,使用“宇轩”这个名字的有14479人,使用“浩宇”这个名字的有14104人。

这只是一年的数据,“重名率”竟然如此之高?真是触目惊心啊!这还是起名吗?这不就是在“抄名”字吗?

是的,不论姓什么,男孩遍地都是“奕辰”、“宇轩”和“浩宇”;

女孩遍地都是“一诺”、“依诺”、“欣怡”和“梓涵”,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啊。

还有一个姓“牛”的女孩也不甘示弱,也不分青红皂白,竟然抄袭到了“梓涵”这个名字,叫“牛梓涵”。

哎呀,这不是开玩笑吗?“牛子”,这不就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吗?

中华文明,源远流长,5000年的文明史,岂能如此糟蹋。

“姓氏”是先天带来的,没有好坏之分。但是,配上名字后,就有“高低贵贱”的区别了。

世界上没有垃圾,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。如果不用“姓氏”来组词?如果不用“姓氏”来造句?如果不把“姓氏”作为文章的《主题、中心、灵魂》?都用这种“抄袭”的方法起名字,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,就是垃圾。

大道至简!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!

起名就是造句,就是用“姓氏”来造句;起名就是组词,就是用“姓氏”来组词;起名就是写文章,而姓氏就是文章的主题,姓氏就是文章的中心,姓氏就是文章的灵魂。

如果说“姓名”是一个拳头,那么“姓氏”就是大拇指;如果说“姓名”是一次汉字的常委会议,“姓氏”就是主持人;如果说“姓名”是联合国,“姓氏”就是联合国秘书长。

起名四项基本原则之三《主题与中心》,就介绍完了。

接下来请看下一篇文章:起名四项基本原则之四《周易与中庸》。

谢谢您的收听!